文科生的天真自白

這本單薄而純真的紅簿子,是推動我選修文學的最大動力,皆因七年前的一位恩師願用額外時間看我的文章,予我回饋,燃燒起我對文學、對寫作的熱誠。

筆者是一名中五文科生,選修中國歷史及中國文學,筆者是位男生,耳中常聽見不少家中長輩對我的謾罵,不停踐踏文科(老一輩甚至強詞奪理地指男性讀文科會變同性戀者,虧他們想出這具創意的歪理)。也許在這追求功利,以經濟為先的社會,香港學生,以致家長早已視理、商兩科視為目標。直接把文科剔除,令文科成為差學生的「揀剩蔗」。我明白,文科給人的感覺沉悶,上課時看着一大堆看不懂的文言文,還有一位位留在歷史上不認識的人,故文科只令人感到沉悶、守舊、老土。但我相信,文字就是生命,一位好的文人能夠把文字寫得栩栩如生,令一道道線條所劃成的文字灌了血液、嵌進了思想。那又豈是旁人眼中的沉悶和老土呢?我又何嘗對一個個了無生命力的算式和數學符號心生厭惡呢?此無他,價值觀不同而已。

現實的原因是筆者數學不精,故理、商兩科已把我拒諸門外,但一眾文科中,有地理、倫理宗教、世界歷史、視覺藝術等科目中,為何我硬是要選修中國歷史及中國文學?以下為我的自白

筆者自幼愛上寫作,那管沒有流暢的文筆、優秀的詞藻。但我堅信文字可以為難以喘息的人生得以點綴、為黯淡的人生塗上顏色、為乏味的生活添上調料。故我毫不猶豫的選修中國文學,令我得到一個創作的環境,再配合一眾古人文中細說的經歷,令我對寫作的熱誠從未退卻。即使科目的評分是十分主觀,令我常有不及格,但仍無阻我對此科的着迷,更勿論我會因不及格而退修。

而中國歷史科的選擇則依靠我從小閱讀的習慣,我小時候的家庭與時下一般家庭一樣,因希望子女成材而買了一大堆人物傳記給子女看,我的家人常說,我在孩童時與其他小孩不同,人家愛玩玩具,我卻手執圖書。加上人愈成長,看的書亦多,故我認為歷史是現實的寫照,自古的成王敗寇之事在向我說做人道理。歷史是死板,是一部紀錄,但當中的對與錯是由自己去領悟;歷史是個無形審判台,不同政權來來去去的成敗得失,在歷史中自有定論。

但無奈時移世易,在這功利為先的社會中,這些科目也逃不了現實的洗禮,逃不了一份份評分參考的沾染。一道道看似能創意無限的作文題也被一份份實實在在的評分參考綑鎖了。以上我對科目的憧憬只屬天真的意念。但無奈科目已屈服於現實,我亦不能不屈服於現實。默默地隨着那「遊戲規則」去讀書。

在這功利社會讀書就是這樣,還有「求學不是求分數」的天真可愛之說嗎?
Share on Google Plus

About Unknown

作者介紹請點上方工具欄「網誌資訊」下「作者」一項
    Blogger Comment
    Facebook Comment

0 意見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