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不勝負荷——原於保鐵政策

近月,接二連三出現港鐵故障事故,坊間不少團體要求處理。即使有不少因素,如港鐵列車老化、繁忙時間班次過多導致信號錯亂、未有購入大量新車等等。但筆者認為是政府一貫的交通綱領所致,即是俗稱的「保鐵政策」。

根據《香港巴士大典》對「保鐵政策」的描述,是香港政府就公共交通政策中,「以鐵路為骨幹」、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輔助鐵路運輸的政策的俗稱,亦藉此限制巴士、小巴等服務。而「保鐵政策」的原意是鐵路是紓緩道路網絡的壓力和擠塞及令香港更環保。筆者認同此意念,但「保鐵政策」被政府搞至偏向鐵路。加上政府和鐵路公司的宣傳,令港鐵成為本港最大的交通運輸工具。但無奈政府只懂不斷提供資源去增建不同路線(如沙中線及南港島線)而不去改善現有的鐵路網絡。以致出現以上因素,現時港鐵列車(不計東西馬鐵線)主要為1980-1990年代翻新而成的M-TRAIN。近年才因南港島線而購入強國製C-TRAIN,但暫時只投放於觀塘線使用,即使新車漸漸投入服務,但鐵路公司未有取代和淘汰M-TRAIN之意,「舊的不去,新的亦來」令港鐵列車老化仍未解決,加上新車最快2016年才正式投入服務。根本無法解決港鐵列車老化的燃眉之急。


「保鐵政策」的精神之一是限制巴士及小巴等道路交通服務。透過削減鐵路帶的巴士路線以鼓勵巿民利用鐵路。減低巴士等道路交通工具的廢氣排放。但巴士及小巴服務勝在具針對性及突破鐵路走線的限制。但無奈政府原意只以巴士及小巴作鐵路的接駁工具。大大削弱巴士及小巴紓緩鐵路負荷的能力。政府偏向鐵路而限制巴士及小巴服務,無可避免加大鐵路壓力,以致現今鐵路不勝負荷的局面。政府更要拓展「未有鐵路帶」的地區(如九龍城、港島南區、新界東西北之間.......),將進一步令此情況惡化。

當政府繼續一面倒向鐵路傾斜,連巴士公司僅僅剩下的「突破鐵路走線的限制」的優勢也被鐵路取代(意指巴士能以一程過連接兩地,但鐵路則要多於一次的轉乘的路線,例子有九巴42C、276系、258D等等)鐵路不勝負荷的局面所帶來的災難,巿民將成為首當其衝的受難者。

Share on Google Plus

About Unknown

作者介紹請點上方工具欄「網誌資訊」下「作者」一項
    Blogger Comment
    Facebook Comment

0 意見 :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