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朋友」不再是真實的

  自從Facebook變得流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已經漸漸轉移到了社交網絡上,卻也漸漸的開始變了質。我們加的每一個朋友、按下的每一個讚、發佈的每一個近況動態,當中的意義再也不是表面看到的那麼簡單。

  接受別人的朋友邀請,是Facebook中成為朋友的途徑,即使是現實生活中本來不認識的人,只要你是我朋友的朋友,就會出現在「可能認識」的名單中,我需要做的只是按下那個發送交友邀請的按鈕,然後等你接受。接受了交友邀請後,我們就是朋友了──如此下去,「朋友」的圈子便愈來愈廣,由當初的幾十個,到後來的五百個,然後再突破一千,也不用花上很多時間。

  或許這就是Facebook被創造出來的原意:成為對方的朋友,然後與他們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但社交網絡始終不是現實世界,當使用Facebook久了,便會發現在Facebook上有有交流的只是那麼數十人,甚至更少。

  若仔細看看朋友名單,我們會發現原來真正認識也很少。接受了交友邀請,就真的是朋友了嗎?當我在Facebook上新增了一個同校的同學作朋友,回到學校卻依然陌生,話題也沒有一個,我就有這樣一個疑問。
  除此之外,我們也會遇上矛盾的情況:心中對一個人恨之入骨,但卻依然跟他是Facebook上的朋友。為的很可能是監視他在做什麼,然後加以指責、嘲笑,作為真正朋友之間的話題。簡單的說,就是「背後說人壞話」。即使我們會說「凡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但卻忘了在現實生活中,與這個人已是互不理睬,還會在熟人面前指責他的不是,只是表面上,在朋友名單中還留有他的名字。

  最後,朋友的定義就被徹底的模糊了,對你的近況讚好、寄給你交友邀請的人,也許是朋友,也許不是朋友。

  Facebook愈是普遍,我們也就愈是依賴社交網絡溝通──要約他昔日的同學出來見面嗎?也許吧,但也不是必要,反正在Facebook上還是不時看到他的近況,也可以在Facebook上聊天。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我們仍舊覺得大家保持著聯絡,卻察覺不到以前的摯友已變成Facebook上的「朋友」。昔日一起笑一起哭,無所不談的感情,在Facebook的浸淫下,漸漸封塵老化。

  這人雖說是我的朋友,但你問我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又說不清楚;這人雖說是我的朋友,但實際上,我跟他之間沒什麼交流,只是保持聯絡,僅此而已。

  但我卻依然說他是我的朋友。

  久而久之,朋友淪為空泛的名詞。我們失去了與人交心的能力,看不見的心靈障壁,把自己與其他人的心隔絕。
Share on Google Plus

About Unknown

作者介紹請點上方工具欄「網誌資訊」下「作者」一項
    Blogger Comment
    Facebook Comment

0 意見 :

發佈留言